Static Analysis 11 Pointer Analysis Context Sensitivity I
目录
重点
- Concept of context sensitivity (C.S.)
- Concept of context-sensitive heap (C.S. heap)
- Why C.S. and C.S. heap improve precision
- 单独使用C.S.或C.S. heap依然会损失精度
- Context-sensitive pointer analysis rules
Introduction
Example
|
|
使用上节课所讲的分析方法,由于上下文不敏感,会得到如下结果
也就因此造成了分析结果的低精度,即在动态运行时 $i$ 一定是 1,而分析的结果认为 $i$ 为 $NAC$ (Not a constant):
如果我们使用上下文敏感的分析方式,区分不同时间对的 id 调用,则会得到这样的 PFG:
对应地也就能得到更为精确的分析结果:
Theory
Context Insensitive
什么原因导致了上下文不敏感分析的低精度:
-
- 在动态执行时,对同一个函数的不同调用,往往有着不同的调用上下文(calling contexts),如上一小节的例子中两次对 id 的调用。
-
- 不同的调用上下文会被混合并传播,进而形成假的数据流。如上一小节的例子中指针 x 和 y 指向两个目标。
Context Sensitive
上下文敏感分析通过区分不同调用上下文的数据流,对调用上下文建模。举个例子,在这一段代码中,对id调用的上下文就是两行call-site,记为[1]和[2]:
|
|
进而,我们可以通过对同一函数的不同调用添加标号进行区分,而得到更精确的PFG:
heap
对于Java中被动态分配到heap上的对象,我们也需要对他们做相应的标记以提高分析精度。
例子:
- 不做标记时,第八行new出来的对象无法区分,只能同一记作 $o_8$
- 做标记后,可以分别记为 $3:o_8$ 和 $4:o_8$
但是,采取C.I.+ C.S. heap进行分析时,C.S. heap就不能提高精度了。
Rules
Domains and Notations
适用于上下文敏感的规则:
methods, variable 和 objects 都变成了有上下文标识的。
Rules
首先我们考虑不包含调用(Call)语句的四类语句所对应的规则。
规则对比,左边为上下文敏感指针分析
其次是函数调用的规则,增加了 Select
函数,其作用是为 object 添加上下文标识
Select()
可以为参数和返回值添加上下文标识,上下文的信息是在处理调用时添加的。